摘要
利用木麻黄各器官生物量模型,对海南文昌不同林龄木麻黄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分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人工林乔木层各器官含碳量变化范围在454~526 g/kg之间,器官平均含碳量表现为树根>树叶>果>树干>树枝>树皮;0~60 cm土壤碳含量变化范围在0.8~9.3 g/kg之间,平均含碳量仅为3.6 g/kg,同一林龄不同土壤层含碳量差异显著,土壤含碳量随林龄的增加呈递增趋势。不同林龄乔木层碳储量表现为过熟林(233.1 t/hm2)>成熟林(165 t/hm2)>近熟林(99.8 t/hm2)>中龄林(56.0 t/hm2)>幼龄林(27.1 t/hm2),不同林龄间同一器官的碳储量均呈显著差异,除中龄林、近熟林枝与叶间差异不显著外,同一林龄不同器官间也均呈显著差异;土壤碳储量表现为成熟林(34.27 t/hm2)>近熟林(22.97 t/hm2)>过熟林(20.8 t/hm2)>中龄林(15.92 t/hm2)>幼龄林(12.27 t/hm2),相同林龄0~10、10~20、20~40 cm土层间均呈显著差异,相同土层不同林龄间部分差异显著性不一。可见,乔木层和土壤层碳储量为生态系统主要碳库,其中乔木层碳储量约占79.85%,为第一碳库。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