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川蛭通络胶囊干预微循环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及文献检索收集川蛭通络胶囊化学成分信息;在Pub 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Gene Cards等数据库收集化学成分作用靶点及微循环障碍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共有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相关网络图,筛选主要成分、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研究。结果共整理得到川蛭通络胶囊的150个成分及其对应的480个靶点,微循环障碍靶点154个,二者共同靶点32个,富集分析发现共同靶点主要参与血压调节、缺氧应答等生物过程,以及催乳激素信号通路、Janus激酶(Janus kinase,JAK)-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信号通路、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亚麻油酸乙酯、木犀草素、丹酚酸J等成分能与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2,PTGS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凝血因子2(coagulation factor 2,F2)等靶点良好对接。结论川蛭通络胶囊可能是通过亚麻油酸乙酯、木犀草素、丹酚酸J等关键成分作用于PTGS2、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STAT3、ACE、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MOX1)、F2等靶点改善氧化应激、减轻炎性反应,从而干预微循环障碍。
-
单位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 临沂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