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847年至1856年间,马克思对于资产阶级政治意识形态尤其是作为其本质体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博爱""民主"政治核心价值观展开的批判呈现出双重路向。在"市民社会—政治国家"的致思路向上,阐析作为前提基础和滋生土壤的资产阶级政治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历史局限,揭示资产阶级政治意识形态存续的现实基础,彰显批判的原则高度。在"政治国家—市民社会"的致思路向上,阐析资产阶级国家之于市民社会的相对独立性及能动作用,揭示资产阶级政治意识形态的制作机制。这一双重路向的批判,立足资本主义社会环境系统回答了"统治阶级的思想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的历史必然性和主体自觉性,具有重要学理内涵和现实价值。

  • 单位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