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文学作品的鉴赏,首先必须通过"观",获得对文本的整体美感;然后通过"品",凝神观照,发挥想象力,细致地体味作品;最后通过"悟",由感动而理解,由理解而判断,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文本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然而,教学现实却是另一番情形。教师和学生仅强调"形而上",使文学鉴赏活动仅限于理性认识阶段,抽筋剔骨,深掘不已。尤其是一些教师,所有的努力只是在强拉学生进入技术"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