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口腔菌群在机械通气不同时间点的定植及影响因素

作者:李建丽*; 王婧铭; 董艳; 郭永琴; 侯国强; 陈文艳; 宋雯霞; 任应斌
来源: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23, 22(11): 1319-1324.

摘要

目的 探讨早产儿口腔菌群在机械通气不同时间点的定植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1年7月—2022年12月某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97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检测早产儿机械通气治疗0、12、24、48、72 h的口腔菌群,分析口腔菌群定植与机械通气时间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结果 共采集早产儿口腔菌群检测标本485份,口腔菌群检测阳性127份,检出率为26.19%。不同时间点口腔菌群检出率与机械通气时间呈正相关(r=0.292,P<0.01);两两比较,0 h分别与24、48、72 h,以及12 h分别与48、72 h口腔菌群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97例早产儿中65例存在口腔菌群定植,定植率为67.01%,检出菌株14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94株(64.38%),革兰阴性菌52株(35.62%);居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口腔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溶血葡萄球菌。单因素分析显示,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72 h内开奶和使用抗菌药物与口腔菌群定植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质量≥1 500 g(OR=0.102,95%CI:0.017~0.634)、72 h内开奶(OR=0.290,95%CI:0.107~0.783)为口腔菌群定植的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 采用机械通气的早产儿应于治疗24 h内尽快检测口腔菌群,并根据菌群变化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尽早给予母乳喂养或使用母乳进行口腔护理。若不能获得母乳,可采用捐献人乳或早产儿配方奶于72 h内开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