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腑平喘"源自"肺与大肠相表里",临床应用广泛,肺系疾病伴见腑实不通均可使用,为治标之法,须中病即止,切不可贪功滥用。哮喘为本虚标实之症,肺脾气虚为本,宿痰内伏为标,胃与大肠气血升降失常是关键。宿痰是重要的致病因素,遇诱因刺激,阻塞气道,肺气不利而成哮喘。痰是水液代谢异常的产物,责之肺、脾、肾三脏,大肠功能异常亦是宿痰重要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发现中医肺脏在现代医学中主要指的是呼吸系统及相关神经系统,亦与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等有关联。支气管哮喘与胃肠激素相关性研究提示,哮喘患者部分兴奋性胃肠激素如GAS等含量均降低,部分抑制性激胃肠激素如CGRP的含量升高,是导致胃肠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造成大便不畅等。"通腑平喘"常用于哮喘出现大便干结难行等大肠通降失和,或阳明热结,腑气不通;临床不仅适用于哮喘,其他肺系疾病见到腑实内结,无禁忌症均可使用,以改善呼吸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常用承气汤、大柴胡汤、附子泻心汤。须注意立足整体辨证,分清主次;宜"通"而非"攻"不可滥用攻下;中病即止。通腑平喘为肺肠同治代表,取类比象,治疗肠系疾病时也应注意肺气宣肃对胃肠道功能的调节作用,运用整体观有助于提高疗效。附验案2则。

  • 单位
    山西中医药大学;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山西省中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