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鄂南)奥陶系具有与盆地中东部完全不同的沉积、岩溶环境和岩溶储层特征,其中设计的一口浅钻井揭示了碎屑物质充填岩溶洞穴的存在。浅钻钻遇上石炭统本溪组和上奥陶统平凉组两套地层,本溪组岩性为铝土质泥岩,平凉组主要颗粒灰岩和藻灰岩,并夹有多套泥岩层。利用矿物成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对比分析了两套泥岩的来源、风化蚀变程度、氧化还原环境、气候和古构造环境。结果表明,本溪组泥岩代表了更高的风化程度,平凉组泥岩沉积时所处的还原环境比本溪组泥岩更强,两套泥岩都反映了晚古生代海陆过渡的沉积环境、变化频繁的气候环境以及活动大陆边缘-大陆岛弧的构造背景。平凉组泥岩形成时间为鄂南隆升阶段湿润岩溶发育期,为风化蚀变的陆源碎屑,代表了前石炭纪岩溶期洞穴和暗河堆积。结合泥岩段上、下裂缝普遍发育的特征,认为鄂南地区曾经存在过岩溶裂缝-洞穴系统,虽然浅钻仅仅钻遇了代表着已经被碎屑堆积充填的洞穴,但可以推测在合适的古地貌位置可能存在残余的裂缝洞穴,是未来进行油气勘探值得期待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