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巢湖地区芦苇对淹水胁迫的适应能力及其恢复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淹水深度的增加(20-90 cm),实验组的芦苇株高不断减少,分蘖数不断减少,鲜重增长量和干重增长量不断减少,而实验结束后芦苇地下生物量所占的比例不断小幅增大。淹水时间越长,芦苇叶绿素、蛋白质含量、株高、分蘖数、生物量与对照组相比的绝对增量越小。在淹水初期,芦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增大;淹水处理第30天,随着淹水深度的加深,SOD、POD和CAT不断减少;在淹水20 cm的恢复期,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小幅增大,芦苇SOD、POD和CAT活性显著增大。在巢湖湿地生态系统中,20-40 cm是芦苇生长的适宜淹水深度;而淹水初期芦苇对高淹水深度表现出强烈的抗逆性,30天后芦苇已经适应了淹水胁迫。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