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AR沟通模式在构建区域护理安全中的应用

作者:戴美芬; 刘艳; 黄珍; 石萍; 关紫云; 陈玉梅; 吴智鑫; 区洁芬*
来源:齐鲁护理杂志, 2021, 27(15): 38-41.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1.15.011

摘要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构建区域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佛山市某三甲医院内、外、妇儿、危重症科室护理人员300名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7月1日~12月31日抽取的150名护理人员纳入对照组,按照《护理管理工作规范》(第4版)交接班制度进行交接班和病情汇报;将2020年1月1日~6月30日抽取的150名护理人员纳入观察组,采用SBAR沟通模式对医护人员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护士交班满意度[采用中文版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NASR)]、护士临床思维能力、护士综合素质考核情况、业务查房、交接班时间、床边交接班病情汇报时间、患者及护理管理人员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患者不良反应、护理安全隐患。结果:观察组在了解并掌握患者护理计划、了解并掌握患者情况、突出专科性、交班中团队协作较好、增加监督、确保高效沟通、促进有效沟通、预防患者的安全隐患、利于识别患者病情变化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护士在循证思维、系统思维、批判性思维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医生、患者、护理管理者对护士综合素质的评议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业务查房、交接班时间、床边交接班病情汇报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及护理管理人员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SBAR沟通模式在临床各科室中应用效果满意,可提高护理人员临床思维能力,规范护理人员的交接班内容,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