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通过观察大鼠行为学与检测疼痛相关的神经递质含量,探讨柴芎头痛颗粒治疗偏头痛的药效学作用。方法 试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药正天丸3.20 g/kg组、柴芎头痛颗粒5.36、2.68、1.34 g/kg剂量组,共6组,每组12只大鼠。制备硝酸甘油型偏头痛大鼠模型。记录耳红开始及消失时间、挠头开始及消失时间;按Elisa试剂盒说明书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五羟色胺(5-HT)、5-羟基吲哚乙酸(5-HIAA)、β-内啡肽(β-EP)、多巴胺(DA)、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柴芎头痛颗粒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可以明显延长抓耳开始时间、缩短耳红及挠头消失时间(P <0.01或P <0.05);高、中、低3个剂量组大鼠血清中5-HT、DA、β-EP含量显著升高、5-HIAA含量显著降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 <0.01或P <0.05);高、中剂量组可以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NO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 <0.05)。结论 柴芎头痛颗粒对实验性偏头痛模型大鼠具有显著镇痛作用,可以有效预防与治疗偏头痛。
-
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