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碧野小说《乌兰不浪的夜祭》自1941年发表以来,有着曲折的批评史。1940年代,该小说屡次受到文艺评论家的批评,主要原因在于文艺评论家秉持文艺为抗战服务的时代主题,而忽视了作品的其他艺术成就;1950-1970年代,该小说在继续受批评之余甚至被打成"汉奸文学",几乎处于沉寂、消失的状态,而这与彼时的特殊性密切相关;1980年代至今,该小说逐渐受到肯定,这主要得益于文艺发展摆脱了此前一段时期文艺政策的束缚,精英知识分子的研究得到突破与延伸,小说的战时意义获得重视,浪漫主义艺术特色得到开掘。本文旨在全面考察《乌兰不浪的夜祭》的批评史,在探究小说被批评与肯定的原因之余,发掘其被忽视的历史意义与艺术价值。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