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禅作为东方智慧源于中国又东传日本,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禅义在意识形态和艺术作品中的差异也日渐有了侧重和区别。“空观”和“空寂”作为禅宗本体论概念之一,分别对中日文化艺术场域及美学理论建构产生了重大影响。“空观”与“空寂”均将禅宗的无为之“空”与艺术实践的有为之法统摄圆融起来,并以此为基础派生出“禅境”“幽玄”等高度“在地化”的美学范畴:“空观”及其所生发的“禅境”美学构想在中国古代艺术中体现为“即相离相,水月相忘”的禅意至境,追求在“心物一元”的状态中证见活泼泼的艺术生命。而“空寂”及建构于此上的“幽玄”美学范型在日本古代艺术中则体现为追求以“刹那”“无常”为思想底色的深度表达。同时,“空观”“空寂”在中日两国古代艺术语境中亦表现出对生命意识及其价值的不同取舍:冲淡平和、了无挂碍是禅之生命意识于中国古代艺术中的主旋律;而生死一如的日本禅生命意识则在禅僧艺术中裹挟着“以空寂喻万物”的悲戚色彩。
-
单位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中南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