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史""学"二字连用始创于魏晋,时以"史学祭酒"与"经学祭酒"、"律学祭酒"并立出现。此"史学"之概念尚不能推论在何种程度意义上表示一种学科或一门学问,不过此时"史学祭酒"一职与编撰史书等业务尚无较多关涉。此后"史学"一词作为中国古代固有概念迅速使用起来,历经隋唐以还诸朝不同语境的使用,又衍生出"一种学问的修养状况"与"研治史书之学"等涵义。直至清末民初以降,伴随着西学东渐力度的剧增,以日本为中介的西学术语大量涌入中国。在此新学大潮中,本内涵明确而稳定的"史学"语词,在借以对译西方概念的过程中,与传统的"历史"语词及近代新生的"历史学"、"史学史"术语缠结在一起,共同诠释了历史语义文化演变过程中概念的古今转换与中外对接。"史学"概念的演化,决不仅仅只是一个定义变迁的问题,它实际上反映了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史学谱系的日益丰富以及人们对"史学"的理解向着广延度和深刻度不倦地进军。此一"史学"概念梳理、辨析工作,当为适度解构现有的中国史学史体系、试图恢复中国史学发展的原生状态提供借鉴。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