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9年广州市居民健康调整期望寿命分析

作者:席俊彦; 陈远源; 林晓; 董航; 梁伯衡; 张昱勤; 陈丽嫦; 罗傲; 秦鹏哲*; 郝元涛*
来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2, 43(09): 1415-1422.

摘要

目的分析2010-2019年广州市期望寿命和健康调整期望寿命(HALE)的时空分布, 量化不同病因及其后遗症对健康的综合影响。方法利用2010-2019年广州市CDC的死因监测数据和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公开数据, 基于寿命表法和沙利文法分别估算期望寿命和HALE, 以伤残损失寿命年折合法计算去病因健康调整期望寿命。使用Joinpoint对数线性回归分析时间趋势, 并描述空间分布。结果 2019年, 广州市居民期望寿命为82.9岁(男性80.1岁, 女性85.9岁), HALE为75.6岁(男性74.0岁, 女性77.3岁)。中心城区相对城区边缘有更高的期望寿命和HALE, 且期望寿命与HALE的差值更小。2010-2019年, 广州市居民期望寿命和HALE整体呈上升趋势。全市期望寿命增加2.8岁[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0.4, 95%CI:0.3~0.4], 其中, 男性和女性分别增加2.8岁和2.9岁;全市HALE增加2.4岁(AAPC=0.3, 95%CI:0.3~0.4), 其中, 男性和女性分别增加2.5岁和2.2岁。因传染性疾病、孕产妇疾病、新生儿疾病和营养疾病失去的平均健康寿命中位数为6.2年(AAPC=-4.2, 95%CI:-5.3~-3.1), 因非传染性疾病失去的平均健康寿命中位数为14.7年(AAPC=1.6, 95%CI:0.9~2.3), 因伤害失去的平均健康寿命中位数为6.3年(AAPC=-3.5, 95%CI:-4.5~-2.6)。其中, 因肌肉骨骼疾病、皮肤和皮下疾病、心血管疾病、营养不良、糖尿病和肾脏病失去的平均健康寿命中位数高居前5位。结论 2010-2019年广州市居民期望寿命和HALE稳定增长, 但城区边缘居民的生命质量低于中心城区。非传染性疾病是健康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需根据地域特征制定健康政策和防治措施, 针对重点疾病合理分配社会医疗资源, 以降低其疾病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