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筛选大黄炭的潜在质量标志物,分析大黄炭炮制过程中潜在质量标志物的变化规律,为大黄炭炮制机理研究与炮制终点判断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基于经典文献与网络药理学分析,初步筛选大黄炭的潜在质量标志物。以LPS诱导的HUVEC细胞作为大黄炭“凉血化瘀”功效的体外评价模型,进一步验证大黄炭的潜在质量标志物。使用色差仪对大黄炭的颜色特征进行量化,分析大黄炭炮制过程中潜在质量标志物与颜色变化的关联性。结果:大黄炭的潜在质量标志物可分为两类:结合蒽醌与番泻苷为一类,随炮制程度增加而递减,可能与大黄制炭后泻下作用减弱有关;游离蒽醌、没食子酸、5-HMF为另一类,随炮制程度增加而先增后减,可能与大黄制炭后凉血化瘀作用增加有关。结论:大黄炭中结合蒽醌可作为潜在的“减毒”质量标志物,游离蒽醌可作为潜在的“增效”质量标志物。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