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的非特异性腰痛腰椎的矢状位形态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9-12诊治的99例非特异性腰痛,48例SS<35°(SS<35°组),51例SS≥35°(SS≥35°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疼痛持续时间、腰椎前凸顶椎位置、腰椎前凸角,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腰椎前凸顶椎位置、腰椎前凸角与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将年龄、性别和椎旁肌参数以及存在显著相关性的变量纳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校正检验。结果 两组在性别、腰椎前凸顶椎位置、腰椎前凸角、SS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检验显示,在SS<35°组中,SS、竖脊肌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与腰椎前凸角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S、竖脊肌CSA与腰椎前凸角呈显著线性相关(P<0.05)。在SS≥35°组中,SS、竖脊肌CSA与腰椎前凸角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SS与腰椎前凸顶椎位置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S与腰椎前凸角呈显著线性相关,SS、性别与腰椎前凸顶椎位置呈显著线性相关(P<0.05)。结论 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腰椎前凸角与SS密切相关,对于SS<35°者,竖脊肌与腰椎矢状位形态相关,并可能参与腰椎曲度的调节;对于SS≥35°者,不同性别间腰椎前凸顶椎位置存在差异,腰椎矢状位形态主要与SS相关。

  • 单位
    北京电力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