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究微型加压骨外固定器治疗围绝经期女性骨折后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与心理康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长兴第二医院收治的采用微型加压骨外固定器治疗的62例女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围绝经期划分为围绝经期组(23例)和非围绝经期组(3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单纯内固定方式结合微型加压骨外固定器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以及两组各自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 围绝经期组总有效率为82.61%,非围绝经期组为9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自发性疼痛和活动性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自发性疼痛和活动性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非围绝经期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围绝经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骨折部位周围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骨折部位周围骨密度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非围绝经期组患者骨折周围骨密度高于非围绝经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骨代谢标志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PINP)和β-CTX水平均明显下降,且非围绝经期患者骨代谢指标下降更为显著(P<0.05);与围绝经期组相比,治疗后非围绝经期组PINP和β-CTX水平下降更加明显,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围绝经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围绝经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指标比较,围绝经期组心理情况明显劣于非围绝经期组(P<0.05);干预后两组都有所提升(P<0.05),但是与非围绝经期组相比,围绝经期组依然表现出更差的指标参数(P<0.05)。结论 围绝经期妇女骨折后预后不良可能与疼痛感加剧、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预后不佳有明确关系。因为本身心理原因加上激素水平的变化,在临床疗效、并发症情况及心理康复方面的疗效不如非围绝经期女性,因此在后续研究中,更要加强对其心理疏导和治疗方案的研究。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