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置管药物灌注治疗脊柱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对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海南省三亚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91例胸腰椎结核患者,根据是否采用置管引流冲洗,分为灌注组(n=39)和非灌注组(n=52)。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患者症状改变、脊柱结核灶的体积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的ESR和CRP水平比较,灌注组[ESR:治疗1个月(33.3±4.3)mm/h、治疗6个月(7.7±1.8)mm/h、治疗12个月(7.3±1.8)mm/h;CRP:治疗1个月(104.26±11.16)mg/L、治疗6个月(98.05±10.33)mg/L、治疗12个月(74.02±9.94)mg/L]的改善明显好于非灌注组[ESR:治疗1个月(43.1±4.3)mm/h、治疗6个月(38.0±3.2)mm/h、治疗12个月(26.8±2.9)mm/h;CRP:治疗1个月(152.89±12.04)mg/L、治疗6个月(144.26±12.22)mg/dL、治疗12个月(121.01±10.0)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灌注组治疗第6个月时ESR改善了45.7(95%CI:40.9~50.4)mm/h,非灌注组治疗第12个月时ESR改善了22.7(95%CI:17.8~27.6)mm/h;灌注组治疗第1个月时CRP改善了83.05(95%CI:76.30~89.80)mg/L、非灌注组至治疗第12个月CRP改善了68.54(95%CI:62.66~74.43)mg/L。治疗12个月后,灌注组患者的发热(χ2=5.186,P<0.05))、乏力(χ2=9.848,P<0.05)、背痛(χ2=6.303,P<0.05)症状均改善,而非灌注组仅发热症状得到改善(χ2=6.190,P<0.05),灌注组结核相关症状的改善情况优于非灌注组。治疗12个月后,灌注组病灶大小的改善比非灌注组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47,P<0.05);治疗期间灌注组共8例出现不良反应、非灌注组出现12例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5,P>0.05)。结论 DSA下置管药物灌注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确切,未增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