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所提到的"不愠""威重"等,皆是"学而为君子"的方式与途径。历代学者对此作了不同的诠释,从中可发现:"不愠"实际上是君子为人处世所必需的修养功夫;而"威重"与"学"的关系重点应放在君子本身,而非"学"之本体或本体以外的作用效果上。同时,这也体现出儒家"君子观"经历了一个从"重学之至"到"重知""重行",再到"重学之道统"的演变过程。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君子之学"的概念逐渐模糊乃至同一起来,君子的评价标准变得宽泛起来,逐渐成为了天下有学者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