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外侧锁定钢板结合内侧切口辅助复位与内外侧双钢板治疗部分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85例Schat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中内侧骨折块较大且较完整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观察组行外侧锁定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合内侧切口辅助复位治疗,对照组行内侧支撑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合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膝关节开始锻炼时间、患肢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术前及术后12个月功能性步行量表(FAC)、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术后即刻及术后12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内侧后倾角(PA),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121.20±12.60)min、骨折愈合时间(95.90±8.62)d、患肢完全负重时间(103.00±11.13)d短于对照组的(142.20±12.35)min、(112.30±15.64)d、(121.60±9.86)d,术后引流量(72.20±21.14)ml少于对照组的(111.50±21.94)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膝关节开始锻炼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对照组患者FAC、FMA评分分别为(1.84±0.21)、(14.36±2.38)分,术后12个月分别为(6.20±0.92)、(20.90±1.91)分;术前,观察组患者FAC、FMA评分分别为(1.87±0.25)、(14.23±2.41)分,术后12个月分别为(6.10±0.99)、(21.30±2.41)分。术前、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FAC、FM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FAC、FMA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TPA、PA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98%,低于对照组的26.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外侧锁定钢板结合内侧切口辅助复位治疗Schat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中内侧骨折块较大且较完整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减少术后引流量,且不会对患者胫骨平台角度造成影响。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