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附汤不同配伍比例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陈雨; 徐国良; 刘红宁; 熊艳玲; 孙睿杰; 严小军; 聂鹏; 姜丽*
来源: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9, 25(03): 220-225.
DOI:10.13422/j.cnki.syfjx.20190331

摘要

参附汤作为临床上常用的经典名方,已有1 000多年的应用历史,应用范围广、疗效显著,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参附汤始载于《圣济总录》,主要由人参、附子2味中药组成,具有益气回阳固脱之功主治元气大亏、阳气暴脱证,证见四肢厥逆、冷汗淋漓、四肢不温、脐腹疼痛、呼吸微弱、脉微欲绝等。人参扶正气、安五脏,附子善行十二经络、温中回厥。人参与附子配伍,能上助心阳,下补肾阳,中健脾气,气阳同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往往是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故可通过不同药物配伍达到对证治疗目的。药物配伍可因产生协同作用而提高一定疗效,也可能因相互拮抗而削弱或者失去原有的功效。人参和附子通过不同比例配伍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类病证,如心血管疾病、各类炎症、呼吸系统疾病等。虽然不同比例的参附汤在临床上应用范围广泛,并已进行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但主要仍集中在简单的功效应用方面,缺乏针对不同的病证参附用药比例的系统性分类整理及规律总结。通过查阅大量参附配伍及其不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文献,从人参、附子2味中药的功效入手,对其配伍作用、配伍比例的衍变、临床上治疗的不同病证配伍比例进行梳理总结,试为经典名方参附汤的更有针对性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