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与目的:不同学者对MR I与CT在鼻咽癌颅底区域的影像显示的看法存在分歧。为明确MR I对鼻咽癌颅底区域靶区显示的情况,分析无颅神经侵犯鼻咽癌患者的CT、MR I,比较圆孔、卵圆孔、棘孔、舌下神经管及舌下神经CT、MR I的显示情况和影像表现,探讨圆孔、卵圆孔及棘孔、舌下神经管及舌下神经在鼻咽癌放射治疗靶区勾画的意义。方法:研究我院2005年3—4月未经治疗的无颅神经侵犯20例鼻咽癌患者CT、MR I。在P innac le3 7.0工作站上采用互信息法配准后分析圆孔、卵圆孔、棘孔及舌下神经管在CT/MR I图像上显示特点。记录CT、MR I横断面显示情况;测量舌下神经管两侧纵径、内径及两侧纵径分别与矢状面的角度,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在CT骨窗上圆孔显示为低密度的管状结构,卵圆孔及棘孔显示为低密度的孔状结构。7例(35%)圆孔在CT上为双侧显示,5例(25%)为单侧显示,8例(40%)未见显示。全部患者卵圆孔、棘孔在CT上均为双侧显示,卵圆孔两侧对称者13例(65%),不对称者7例(35%)。卵圆孔呈圆形8例(20%),呈椭圆形32例(80%)。棘孔两侧对称3例(15%),两侧不对称者17例(85%)。全部病例圆孔在MR I各个序列上均未见显示,卵圆孔及棘孔在T1W I、T2W I上均未见显示,在增强T1W I上表现为高信号血管影。全部患者卵圆孔及棘孔在增强T1W I上为双侧显示,卵圆孔两侧对称13例(65%),两侧不对称7例(35%);呈圆形8例(20%),呈椭圆形32例(80%)。增强CT未见圆孔、卵圆孔及棘孔内血管显示。全部舌下神经管在CT上显示,各项指标如下:左管径3.9~8.5mm,平均(6.17±1.3)mm、左管长5.8~10.1mm,平均(6.5±2.0)mm、左管倾角44.2°±0.6°(42°~58°)、右管径4.2~9.7 mm,平均(5.78±1.2)mm、右管长5.6~10.6mm,平均(6.8±1.9)mm、右管倾角44.5°±1.7°(41°~66°)。两侧管径比较t=1.202P>0.05,两侧管长比较t=-1.216P>0.05,两侧管倾角比较t=0.252P>0.05。在MR I上均为全管双侧显示各项指标显示如下:双侧100%;左管径4.2~8.7 mm,平均(6.3±1.3)mm、左管长5.6~10.2 mm,平均(6.6±1.8)mm、左管倾角平均44.1°±0...
-
单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复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