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中国的女性文学/性别写作的批评和研究,在上世纪90年代一度被认为是"显学"。毫无疑问,较之整个80年代在性别研究层面的勉强、无力和尴尬,90年代的学者和批评家已握有更为得心应手的理论利器,庖丁解牛式的批评结论常常应声而出,海量的研究成果、壮观的研究队伍,无不确确实实地展示了这一学术领域作为"显学"的力量感和存在感。但如今的问题是,这"力量"竟已渐趋疲软,难以再有作为,曾经奇崛的波澜难以在20多年的时光沙滩上持续奔突,而所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