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中旋位法处理肾下极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9月~2017年1月46例肾下极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旋位法组)采用后腹腔镜下充分游离肾脏后阻断血管,旋位45°~90°后进行肿瘤切除与缝合,26例(常规组)行常规不旋转肾位置的方法行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比较2组患者术前后患肾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或改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旋位法组热缺血时间(18. 6±4. 3) min,较常规组(25. 0±3. 5) min明显缩短(t=-5. 402,P=0. 000);术后3个月患肾GFR中位数38. 68(36. 97,39. 73) ml/min,明显高于常规组32. 45(31. 97,33. 22) ml/min(Z=-5. 762,P=0. 000)。2组手术时间中位数分别为95. 0(89. 8,98. 8) min和96. 5(93. 0,101. 0) min,无统计学差异(Z=-1. 378,P=0. 168);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41. 0±53. 5) ml、(169. 0±47. 2) ml,无统计学差异(t=-1. 882,P=0. 067);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中位数分别为5. 5(4. 0,6. 8) d和5. 5(4. 0,7. 0) d,无统计学差异(Z=-0. 308,P=0. 758);术后住院时间中位数分别为8. 0 (7. 0,9. 8) d和9. 0 (8. 0,10. 0) d,无统计学差异(Z=-1. 428,P=0. 153)。2组均无输血病例,术后均无大出血、漏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46例随访3个月~5年,中位随访时间38. 7月,总肾功能正常,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对于肾下极肿瘤,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旋位法可降低手术难度,缩短热缺血时间,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肾功能的损害,方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