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因应清季"古今中西"之争的核心议题,戊戌之后廖平放弃"今古学"之辨,转而会通今古、融合中西,创立"小大学"和"天人学",建构孔经哲学思想体系。因儒家经典中可资取材者不足,廖平将眼光投向诸子学,其中最为他所注意的是道家学说。廖平将诸子收归孔门,以孔学兼包百家,否定孔子问礼老聃之事,重塑孔老关系,从学脉上强化孔子的至圣地位。他认为孔子之后儒家虽有传经之功,但道家更深契于孔学微言。儒家为小统之学,道家为大统之学,就施诸当世而言,后者更具现实效力。他还视《庄》《列》之语为孔经"天学"的师说,看似荒唐之辞,实则内蕴了孔学失传千载的"俟后"之义。作为晚清今文经学大师,廖平的学说有着明显的时代印记和个人特色,对其"抑儒扬道"说的解读,可探赜廖氏经学思想的独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