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精气说”的影响下,医学中的疗救功能与文学产生了联系。枚乘的《七发》、司马迁的“发愤著书”、柳宗元的“文以明道”,从接受者、创造者以及社会群体等角度完成了对文学疗救理论的建构。古代小说批评家把相关理论应用于小说,进一步发展了文学疗救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