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秸秆资源肥料化与能源化利用潜力及生态足迹分析

作者:陈炀; 王丽霞; 杨毅; 王军英; 孙鲁翔; 杨孝广; 邵蕾*
来源:山东农业科学, 2020, 52(08): 110-114.
DOI:10.14083/j.issn.1001-4942.2020.08.023

摘要

为了对四川省秸秆肥料化、能源化综合利用潜力以及秸秆生态足迹进行评估,本研究根据《四川统计年鉴2019》中农作物产量概算出各地级市主要农作物秸秆产生量,并通过秸秆的养分含量系数和原料产气率估算出农作物秸秆肥料化与能源化利用潜力,结合能值理论,分析农作物秸秆的生态足迹特征。结果表明,2018年四川省主要农作物(稻谷、小麦、玉米、豆类、薯类、花生、油菜籽)产生的秸秆总量为3 038.74万t;四川省农作物秸秆折算成有机肥的量为6 684.41万t,秸秆还田可减少化肥投入36.81亿元;能源化利用产沼气潜力为132.53×108m3;四川省3种主要农作物秸秆利用的人均总生态足迹为8.458×10-2hm2,人均总生态承载力为9.044×10-2hm2,人均生态盈余达0.587×10-2hm2。说明四川省主要作物秸秆的整体利用方式比较合理;21个地级市(自治州)中南充市秸秆资源量、有机肥生产潜力和沼气潜力均最大,分别为282.66万t、624.45万t、12.39×108m3。

  • 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