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北大宝山矿区中南部斑岩型铜矿成矿热液特征

作者:李挺杰; 张熊*; 赵如意; 秦锦华; 蒋金昌; 王成辉; 刘武生; 李凯旋; 刘士岩; 林雁; 梁通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46(04): 351-367.

摘要

粤北大宝山矿床是南岭成矿带独具特色的铜多金属矿床之一,矿区中南部斑岩型铜矿的找矿突破表明南岭成矿带具有斑岩型铜矿的成矿条件。英安斑岩中硫化物石英脉类型有A脉、B脉、D脉、H脉、闪锌矿石英脉(S脉)和含少量硫化物的石英脉(Q脉)。为解析大宝山斑岩型铜矿的热液形成过程,开展了流体包裹体、温度测试以及蚀变围岩地球化学组分平衡计算等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脉中发育的流体包裹体以富液相为主,少量为富气相,个别包裹体中含有子晶。包裹体长为3~25μm,宽为2~14μm,长宽比多数为1.0~1.5。斑岩型铜矿成矿初始热液是富含K+、Cu2+、Zn2+、Pb2+、SiO42-的氧化性流体,其进入容矿空间时为高温(平均371℃)、低盐(平均7.55%NaCleqv)、低密度(平均0.67 g/cm3)流体。该流体与矿区辉钼矿成矿流体特征迥异,这表明其与花岗闪长斑岩之间没有成因联系,而与英安斑岩相关。水岩反应是粤北大宝山矿区中南部斑岩型铜矿热液的主要沉淀机制,而辉钼矿的成矿作用受水岩反应和流体混合双重机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