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血管壁MRI(VW-MRI)评估药物涂层球囊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7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1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资料, 年龄22~73(49±15)岁, 其中男15例, 女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SeQuent Please药物涂层球囊再通治疗并在术前1周及治疗后2~3个月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常规MRI及VW-MRI。评估血管内治疗前后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长度、强化幅度及管腔狭窄率的变化。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 以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斑块特征预测术后疗效的价值;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法对VW-MRI与DSA测量管腔狭窄率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 VW-MRI显示药物涂层球囊血管内治疗后斑块的面积[(1.86±1.28)mm2]、长度[3(2, 4)mm]、强化幅度[(60±20)%]及管腔狭窄率[(28±16)%]均小于治疗前[分别为(5.97±1.15)mm2, t=10.93, P<0.001;7(6, 9)mm, Z=-3.94, P<0.001;(107±46)%, t=4.26, P<0.001;(89±5)%, t=17.27, P<0.001]。斑块的面积、长度、强化幅度对评估血管内治疗效果具有一定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86、0.74)。血管内治疗前后VW-MRI和DSA对管腔狭窄率的测量呈正相关(r治疗前=0.66, P<0.001;r治疗后=0.96, P<0.001), 并具有一致性。结论 VW-MRI可以从粥样硬化斑块基本特征及管腔狭窄程度的变化评估药物涂层球囊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 是一种较好的影像学随访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