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一组涉及咀嚼肌、颞下颌关节疼痛和功能失调的综合性疾病,属于临床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之一。该疾病多发于20~40岁青年人群,且女性患者远多于男性,临床症状和体征多表现为关节区疼痛、弹响或杂音、下颌运动功能异常等,严重危害口腔健康,影响患者正常生活[1-3]。目前,临床对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病原因和机制尚无定论,大多学者认为,该病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临床针对此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主要有健康教育、物理治疗、外科治疗、手法治疗、牙合垫治疗等[4]。以往研究显示,手法治疗、牙合垫治疗在促进颞下颌关节功能位置恢复及稳定、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张口受限等方面均有较好疗效[5-6],但两者联用的作用效果研究甚少。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应用不同的治疗方式,旨在观察和对比稳定型牙合垫联合手法治疗与单独治疗对患者下颌功能损害问卷评分(mandibular function impairment questionnaire,MFIQ)、最大张口度及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更佳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单位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