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50年来,因社会环境和语言政策不同,港沪两地的语言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本文着重探讨两地语言的四个具体课题:(1)核心词的门槛,(2)文化词汇"车"和"笔"类词,(3)不同地区语言的互懂度,(4)语言和文化对比和对称情况。词汇量与阅读能力息息相关,3000高频词是阅读各华语地区报章70%到80%内容的最低要求,即"门槛"。但若要看懂其他地区报章中同样的内容,需要更多的词汇。本文还比较研究"车"和"笔"两类词从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期十年之间,在港沪两地发展的差别。并进一步探讨两地语言间的可懂度,认为影响可懂度的参数并不是单一的。从此及彼,从彼及此,比较方向不同,结果也不同,并可引发对社会、文化与语言之间互动的更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