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

作者:胡金兰; 彭慧洁
来源:法制与社会, 2019, (31): 242-243.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1.119

摘要

相对于国外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而言,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3年,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率先提出了"心理卫生""心理治疗"的概念,并倡导"心理健康教育"。20世纪90年代,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进入了较快发展时期,进入21世纪后,更是得到了国家高度重视。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阐述了社会和谐与心理和谐的关系。2018年,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2018年7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了《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负责人指出,近年来,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也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出台《纲要》,是加强新时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