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朱熹的道统论有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故司马光于其道统谱系中存在"反复"的情况。朱熹的道统谱系依托文本可分为三个层次:《四书章句集注》序言、《伊洛渊源录》《近思录》、《六先生画像赞》《沧州精舍告先圣文》。《四书章句集注》序言与《伊洛渊源录》《近思录》,是考察朱熹道统谱系的主要文本,但均未提及司马光。而《六先生画像赞》《沧州精舍告先圣文》,是反映朱熹通过建立书院学祠与举行书院祭祀的形式来表达道统观的文本,这两个文本均提及了司马光。到了后朱熹时代,朱熹门人后学的态度影响甚至决定了其道统谱系的最终形态。从南宋中期《伊洛渊源录》增补《康节传》一节可知,司马光尚未得到部分朱熹门人后学的认可;而南宋后期《性理群书句解》一书收入司马光的著作,则可见朱熹门人后学对于司马光有着认同,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受到了朱熹沧州精舍祭祀活动的影响。司马光最终未被纳入道统谱系,与南宋学术追求纯粹而非包容的取向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