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挥在学术文本中被塑造成喜剧巨匠、殉道者和平民主义者三种形象。由于观照电影史的不同视角,石挥或被认为是讽刺喜剧的代表人物,或被指为风俗喜剧的门面;围绕石挥的政治命运所进行的研究将他进行表演的意识形态场域鲜明地勾勒出来,将个体与国家主体的拉扯推向前台,在这个过程中殉道者石挥的形象产生了;而石挥的平民主义者形象则是在对革命电影历史的重新改写中浮现出来的,这一形象将"老上海电影传统"与"新中国电影传统"接续起来,使得"革命电影"与"现代电影"和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