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慢性疼痛是最为普遍的健康问题之一,而各种镇痛策略及相关机制的探索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催产素是一种可由自身产生的神经递质,其除了具有使妊娠末期子宫收缩和促进哺乳期排乳的作用外,其在镇痛方面的作用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目的探究外源性催产素在周围神经系统中的镇痛作用。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1月,将40只清洁级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各8只)后进行造模。对照组(NOR组):不进行任何处理;模型组(INF组):右后足足掌部注射角叉菜胶;安慰治疗组(NS组):右后足足掌部注射角叉菜胶,随后即刻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催产素治疗组(OT组):右后足足掌部注射角叉菜胶,随后即刻腹腔注射催产素;阳性对照组(ASP组):右后足足掌部注射角叉菜胶,随后即刻腹腔注射阿司匹林。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造模成功,无死亡及特殊损伤情况。5组大鼠在造模4 h后进行相关检测。采用热板实验、压板试验检测热板潜伏时间(HPL)、后足缩足潜伏期(HWL)。测量造模前、造模4 h后后足周长,并计算后足肿胀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清催产素、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及炎性组织PGE2水平。结果造模4 h后,INF组、NS组、OT组、ASP组大鼠HPL、HWL均短于NOR组(P<0.05);OT组、ASP组大鼠HPL、HWL长于INF组、NS组(P<0.05)。INF组、NS组、OT组、ASP组大鼠造模4 h后HPL、HWL均短于本组造模前(P<0.05)。造模4 h后,INF组、NS组、OT组、ASP组大鼠后足周长长于NOR组(P<0.05);OT组、ASP组大鼠后足周长短于INF组、NS组(P<0.05)。OT组、ASP组大鼠后足肿胀程度小于INF组、NS组(P<0.05)。INF组、NS组大鼠外周血血清催产素、PGE2水平及炎性组织PGE2水平高于NOR组(P<0.05)。结论外源性催产素镇痛作用明显,其能降低外周血和炎性组织中PGE2水平,缓解炎性部位的肿胀程度,说明其可能通过抗炎和减少致痛因子而在周围神经系统发挥镇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