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建立新西兰白兔膝关节伸直挛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关节挛缩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方案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将雄性骨骼成熟的新西兰白兔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对应不同固定时间),即对照组、固定1周组、固定2周组、固定4周组、固定6周组、固定8周组,每组5只新西兰白兔。利用管型石膏将5个固定组兔左膝关节于伸直位分别固定1周、2周、4周、6周和8周。每个对应的时间点应用过量的戊巴比妥钠对6组新西兰白兔实施安乐死,拆除石膏后测量关节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总挛缩程度、肌源性挛缩程度、关节源性挛缩程度及后方关节囊厚度,然后以固定时间作为单因素,对各组所得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6组新西兰白兔关节液中TGF-β1的含量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固定1周组、固定2周组和固定4周组的总挛缩程度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1周组的肌源性挛缩程度为(14.6 ± 2.7)°,与其余5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2周组的肌源性挛缩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固定6周组和固定8周组外,其余各组关节源性挛缩程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对照组和固定1周组外,其余各组后方关节囊厚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石膏固定建立的新西兰白兔膝关节伸直挛缩模型简单实用,可用于膝关节挛缩发生和恢复的进一步探索,能为研究伸直型膝关节挛缩的发生机制及相关治疗策略提供较好的动物模型。
-
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