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连救母母题既为宗教仪式所用,又被戏曲舞台搬演,明代《目连救母》宝卷包含的视觉礼仪随着文本、图像的改变,展现出不同的布局模式和时空序列。在理解目连救母文本和图像的功能时,其何时被观看,被谁观看以及如何被观看的问题远比其所呈现的内容更为重要。它们能够可视化目连救母故事的观想体验,进而引出中国公众共享的时空想象问题,以及抄本插图和媒介转换涉及的艺术史本位问题。宝卷中具有叙事功能的图像早已摆脱"插图"的附属身份,通过其视觉性建构出神圣的道场想象空间。观者对目连救母故事的认知方式,逐渐从公众集体观赏的行为转向私密的观想或阅读经验和反复玩味的视觉体验以及如幻似真的感官体验。

  • 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