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双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的发病特点。方法 31例双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通过双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先后发病时间不同将其分为甲组(双眼发病间隔时间<1年,14例)及乙组(双眼发病间隔时间≥1年, 17例)。分析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双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生间隔时间、首次发病年龄、发病前有无外伤史,发病时患眼屈光状态,白内障手术史,裂孔位置及形态,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分级等,同时对患者双眼发病的有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先发病眼与后发病眼在视网膜裂孔数量>1、视网膜变性区、巨大裂孔、外伤史、近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先发病眼PVR>C级10眼、合并脉络膜脱离9眼,多于后发病眼的2眼、2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首次发病年龄为(38.12±9.36)岁,乙组首次发病年龄为(46.12±14.17)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双眼白内障手术患者4例(28.6%),乙组双眼白内障手术患者2例(11.8%),甲组双眼白内障手术率高于乙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若表现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单眼症状,需对其进行终身随访,应特别关注患者对侧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的可能性。双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首次发病年龄较小、白内障手术史,出现此类症状的患者需在先发眼后对其进行密切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