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着眼于古琴艺术由"阶层艺术"、"人民艺术"、"民族文化"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变迁过程,对古琴身份概念的细微变化进行了社会学解读:作为古代"士"阶层文化象征资本,古琴艺术是典型的阶层艺术。建国后,古琴艺术为了获得生存权,进行了种种"去阶层化"(人民艺术)的现代性改革。在全球化背景中,古琴再次被国家想象为全中华民族共享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民族文化符号,晋升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展示了不同的历史场景中古琴承载了不同的文化-政治身份,论证了文化遗产的建构对国家整合与认同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