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病的临床及颈磁共振成像影像学特点

作者:傅瑜; 樊东升; 张俊; 裴新龙; 韩鸿滨; 康德瑄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02): 189-192.
DOI:10.19723/j.issn.1671-167x.2007.02.044

摘要

目的:研究平山病临床特点及低位颈髓自然位和过屈位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殊的动态变化。方法:对27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整理以及MRI自然位和过屈位的矢状位和轴位扫描,观察其低位颈髓的动态变化。结果:(1)该组患者的临床符合平山病的诊断标准,表现为上肢远端不对称性肌无力、萎缩。全部为青年男性。大多数在19岁前起病(占77.8%),多为右手首发(20例,74%)。就诊时病程为2个月至72个月,平均(26.48±15.57)个月。(2)自然位,16例示曲线异常,14例下段颈髓萎缩,2例髓内有异常信号。(3)过屈位,所有患者均出现颈髓前移、变扁,脊膜后有月牙形异常信号影。(4)1例患者强化检查示过屈位,脊膜后月牙形异常信号影有强化。恢复自然位后,颈髓恢复原状,强化消失。结论:平山病主要发生在青春期,男性多见。颈部MRI在过屈位存在特殊的动态变化,过屈位MRI可协助早期诊断。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