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曲学研究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曲学包含一切与传统剧曲、散曲、曲艺相关的内容,如历史、文献、批评、理论、技法等,而狭义的曲学则专注于南北曲,即元明清三代的散曲与剧曲研究。在狭义的曲学研究中,又存在一个更为核心的部分,即以“曲”本身为研究对象,探讨曲体音乐特性(宫调、腔格、板眼、主腔等)、文字特性(平仄阴阳、韵脚、字句章法等)、组合特性(套数、过搭、犯调、集曲等)以及文乐关系(依字行腔或定腔传辞)的专门学问,可被称为本体之学。而时至今日,此本体之学(或可称“曲体学”)在整个曲学研究中,仍不免时时被目为“冷门”学问,难以融入现代戏剧研究范畴之中。究其原因,是由于这门学问大体延续了明清以来传统曲家的研究范式,多从传世曲谱、曲论、曲作入手,去分析、整理、归纳曲体的各种外在形式特征,却很少结合现代艺术学理论,特别是现代音乐学理论,进行更系统、科学地深入探索,因而产生了很多学术争议和研究困境。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