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脑(结构/功能网络的)集散点(hubs)有可能是潜在的(功能影像学检查)“热点(hot spots)”吗?如果真有这样的热集散点,能为疾病诊断提供新的生物学标记,或者为疾病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干预靶点吗?2013年,Heuvel和Sporns[1]提出了上述问题。它反映了脑功能影像“以激活程度来界定重要脑区”这一基本准则所面临的挑战。这种挑战来自于迅速发展的脑功能网络建模技术手段和日益积累的脑功能连接研究。以功能连接的强弱或稀疏来界定重要脑区,是正在崛起的另一条准则。当两条准则并驾齐驱时,必然带来这种疑问。本文通过回顾暗质(dark matter)理论和静息态检测的历史来源与应用现状,
-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