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日前,上海市教委发布《上海市中小学生全员导师制工作方案》,要求将中小学全体教师按照一定机制与每一名学生匹配,教师原则上都要担任导师,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指导、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努力构建“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的育人新样态。“全员导师制”的提出,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学校职能,转变教师职业角色,健全家校协同机制,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中小学导师制已由点向面扩展,其内容和形式也愈加丰富,但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那么,制约导师制顺利开展的症结何在?如何充分发挥“全员导师”的作用,真正实现育人目标?围绕相关问题,本刊邀请专家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