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替罗非班致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和防治措施,为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中华医学会期刊、PubMed和Web of Science,中文检索词为“替罗非班”“不良反应”或“致”;英文检索词为“tirofiban”“adverse”“induced”“associated”或“related”,检索时间均为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结果 共筛选出替罗非班致ADR的个案报道英文12篇和中文86篇,98篇文献中共报道123例替罗非班ADR。其中男性99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63.02±11.30)岁,其中71~80岁年龄段ADR发生率最高,占26.8%。总共累及10个系统,主要累及血液系统的损害占50.8%。51例(41.5%)停药后未予特殊处理自行恢复,13例(10.6%)停药后给予糖皮质激素和输血小板治疗后恢复,9例(7.4%)停药后给予糖皮质激素后恢复,9例(7.4%)停药后输血小板治疗后恢复。结论 替罗非班ADR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要加强用药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用药期间,一旦出现严重的ADR,应立即停药,加强临床观察并及时对症治疗,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性。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