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痤疮1号方(CC1HF)治疗痤疮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和TCMID筛选出痤疮1号方各中药的成分和靶点;利用Uniprot将所有蛋白靶点转换为相应的基因名称;通过OMIM、GeneCards、DrugBank和DisGeNET等数据库收集疾病痤疮的靶点;利用Venny2.1软件取交集获得CC1HF治疗痤疮的潜在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互作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互作(PPI)分析,并导入Cytoscape 3.7.1软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以获得核心靶点基因。通过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Tools1.5.6和PyMOL软件,将核心靶点蛋白和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筛选获得CC1HF有效成分251个,作用靶点431个,痤疮疾病靶点1 328个,映射获得31个CC1FH治疗痤疮的潜在靶点;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出获得11个核心化学成分;PPI网络分析获得12个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获得生物过程(BP)80条,细胞组成(CC)得到10条,分子功能(MF)36条;通过KEGG分析获得26条通路,主要涉及代谢通路有细胞色素P450对外源性物质的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细胞色素P450-药物代谢、色氨酸代谢、代谢通路;以及类固醇类代谢包括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视黄醇代谢、卵巢类固醇生成、孕酮介导的卵母细胞成熟等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化学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结合能均<0 kJ/mol,其中槲皮素、异鼠李碱、木犀草素、汉黄芩素、豆甾醇分别与CYP3A4、ESR1、CYP1A1的结合能<-5 kJ/mol,结合活性显著。结论 基于分子对接技术及网络药理学初步揭示CC1HF以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多生物学功能等特点发挥对痤疮的治疗作用,为后续深入研究其作用机理提供了一定基础。
-
单位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