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左心耳封堵术(LAAC)、利伐沙班及华法林在预防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发生卒中风险的成本效益情况,以期探索最适宜的经济用药模式。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于大连医科大学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156例非瓣膜性房颤(NVAF)病人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LAAC)、B组(利伐沙班)、C组(华法林)。应用马尔科夫模型分析三种方式预防房颤患者卒中的一年内的药物经济性,并进行敏感性分析验证结果稳定性。结果三组患者的治疗成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总成本明显低于其他两组,A组患者总成本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成本差值及QALY差值计算ICER,可发现ICER(A组对B组)为91242.31元/QALY,ICER(B组对C组)为96706.25元/QALY,ICER(A组对C组)为93323.81元/QALY,因此A组药物经济性优于其他两组,B组药物经济性优于C组。当本次研究选取的敏感性指标出现变化后,三组间的总成本花费差异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本次研究结果可信。结论与华法林及利伐沙班相比,LAAC方案在预防房颤患者卒中发生上可能更具有药物经济学效应,但仍需要大样本量、更长随访周期的进一步研究。

  • 单位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辽宁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