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甲午战争结束以降,日语译才的疾步登场有力推动了中国文学的近代转型与发展。尤于20世纪初期,日语译才培养机制的形成促使晚清西方小说转译事业蓬勃发展,各类译作纷纷涌现,蔚为大观。通过对陈景韩、吴梼与包天笑转译文本的校读和分析发现,一方面,晚清日语译才深受日本翻译文学惯用的"日本化"影响,善对译文进行解衣般礴式的中国化处理,叛逆甚至不忠现象俯拾皆是,以致部分译本可否归入翻译文学尚无定论;另一方面,尽管不少译本存在胡译、漏译、误译以及缺陷翻译等瑕玷,但是其在翻译题材、翻译体裁、翻译模式及翻译主题等方面的突破,不但打通了中国古代小说与现代小说之间的纵向断层,同时也实现了作育人才与开发民智的文化理想和政治目的。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