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对“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一则的训诂成果大都将其与礼乐祭祀相连,故这则与欣赏自然之美有关联的材料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美学阐释中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路径。一些思想家更多考虑了“欣赏自然之美”,讨论了“曾点之境”与隐逸或庄禅的关系;认同训诂成果的思想家则以“尧舜气象”论之,提出了兼具伦理学意义和美学意义的“曾点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