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明覆膜滴灌条件下优化水分管理对水稻光合特性及根系内源激素的影响,以‘T-43’(抗旱性)和‘新稻1号’(干旱敏感性)为试验材料,生育期内设8 670(W1)、10 200(W2)和12 000 m3/hm2(W3)3个灌水量处理,测定抽穗期和抽穗后20 d水稻叶片生长、光合荧光特性、根系内源激素、水分利用效率(WUEy)及籽粒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与W3处理相比,W1条件下2个水稻品种的比叶重(SLW)、叶面积指数(LA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及净光合速率(Pn)均显著下降,根系脱落酸(ABA)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W2条件下‘T-43’在抽穗期SLW和ABA含量较W3增加10%和90%,但高效叶面积率、叶绿素a和b含量、Pn、Tr、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及抽穗后20 d根系ABA含量与W3无显著差异,最终‘T-43’在W2条件下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UEy)均显著高于W1(P<0.05),而与W3无显著差异。与‘新稻1号’相比,‘T-43’的Pn、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及产量均显著增加,Tr和qN显著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不同土层根系中ABA、Pn、Gs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0—40 cm内水稻根系玉米素核苷(ZR)、Pn、Gs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不同土层根系中ABA与Pn、Gs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因此,在覆膜条件下,10 200 m3/hm2的灌水量(W2)可使抗旱性品种‘T-43’根系中ABA的含量升高,抑制气孔张开、减少地上部蒸腾耗水,同时叶片中叶绿素的降解得到缓解,可维持较高的有效叶面积、保持较强的光合活性,是实现新疆干旱稻作区节水高产目标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