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采用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基础研究投入(人员、经费)、基础研究产出(SCI科技论文数量、EI科技论文数量、CPCI-S科技论文数量和出版科技著作数量)、基础研究经费分配结构(研究机构、高校、企事业单位及其他机构基础经费占比)和区域效率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程度、地方政府财政压力、高等教育水平、对外开放水平)4个类型的变量,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模型(SFA)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探讨了我国不同区域的基础研究效率以及基础研究经费分配对区域基础研究效率的影响,并进行模型适用性检验。结果表明,(1)分配给企事业单位及其他机构的基础研究经费越高,区域SCI科技论文数量、EI科技论文数量和科技著作数量的产出效率越高,分配给高校的基础研究经费越高,区域CPCI-S科技论文数量产出效率越高;(2)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对区域基础研究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金融发展程度、高等教育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对区域基础研究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由此提出提高对企事业单位的基础研究投入水平、建立健全事权与财权、财力相匹配的财政体制、提高金融发展程度、高等教育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等相关建议。